本文關鍵字:
隨著表面貼裝技術的迅速發展,貼片機在我國電子組裝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面對型號眾多的貼片機如何選型,仍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工作。本文著重比較了三種不同結構機型的貼裝效率,以供公司在選購設備時參考。參與比較的機型以我們接觸使用過的機器為主,包括YAMAHA的YV100、Simens的SIPLACE80S15和松下的MV2F。這三種機器是當前貼片機的典型代表,都以貼裝片狀元件為主,但結構 差異較大。通過對貼裝效率的比較,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幾種機型的結構特點。
1.貼片機介紹
這三種機器均是90年代中后期的產品,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幾種機型。下面分別對這三種機器進行簡介。
YV100是YAMAHA公司1996年推出的機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是其改進型YV100Ⅱ。該機器采用了中速機普遍采用的X-Y軸結構(動臂式),全視覺識別方式,有一個貼片頭,8個吸嘴。貼片時8個元件同時從攝象機上移過完成識別,貼裝速度可達0.25秒/片,自動換吸嘴裝置為選件。
SIPLACE80S15屬于復合式結構,這類結構機器是從動臂式機器發展而來,它集合了轉盤式和動臂式的特點,在動臂上安裝有轉盤,有兩個帶有12個吸嘴的轉盤,可同時交替對一塊電路板進行貼裝,理論貼裝速度為0.24秒/片。
MV2F采用轉塔式結構,有12個一組的貼片頭,吸嘴視覺視元件的不同,5種一組。工作時工作平臺和料站移動,旋轉頭順時針旋轉吸料和貼片,貼裝速度最快可達0.1秒/片。
2、貼片效率的比較
貼片機標稱的速度值均為理論值(在理想狀態下),實際貼裝過程中這一速度很難達到,通常都會有一個下降幅度,下面我們將通過比較三種機器的結構來初步判斷一下貼片機貼裝效率的高低。
YV100由于只有一個貼片頭,在工作過程中會有較多非生產時間消耗在了貼片頭來回移動吸放元件的過程中,同時會由于元件種類的增加導致貼片頭吸放元件時移動距離加大,使貼裝效率進一步降低。
SIPLACE80S15工作時兩個貼片頭交替吸放元件,消耗在吸放料過程中的非生產時間將有較明顯降低,但由于吸取的速度要快于貼放的速度,兩個貼片頭之間會存在一定的速度不匹配,導致機器不可能以最高速度運行,同時也存在會由于元件種類的增加導致貼片頭吸放元件時移動距離加大,使貼裝效率進一步降低的問題。
MV2F由于吸料與取料動作可以同時進行,消耗在吸放料過程中的非生產時間幾乎沒有,對貼裝速度影響最大的因素僅僅取決于貼裝時相臨兩元件的距離,同時該機器不存在會由于元件種類的增加導致貼片頭移動距離加大,使貼裝效率進一步降低的問題。
因此可以推斷MV2F的貼裝效率最高,SIPLACE80S15其次,YV100最低,為證實該推斷,我們進行了如下比較。
3、實際比較 我們在這三種機器上進行了A、B兩種PCB的生產,A板有21種元件, 片狀元件數目為97個;B板有56種元件,片狀元件數目為256個。
運行時間(秒)實際貼裝速度(片)貼裝效率
YV100 40 0.41 0.61
SLPLACE80S15 36 0.37 0.65
MV2F 12 0.12 0.83
采用A板生產時貼裝效率的比較
運行時間(秒)實際貼裝速度(片)貼裝效率
YV100 125 0.49 0.51
SLPLACE80S15 107 0.40 0.6 MV2F 30 0.117 0.85
采用B板生產時貼裝效率的比較
貼裝效率指理論貼裝速度與實際貼裝速度的比值,上兩表中運行時間僅包括機器安裝元件的時間,未包含識別基準、固定PCB的時間。從中可以看出MV2F的貼裝效率最高,基本可達到80%以上,并且元件種類的多少不會對貼裝效率產生影響,這也是轉塔式機器的一個特點;而YV100、SIPLACE80S15的貼裝效率會有一個較明顯的下降,特別是在元件種類較多的情況下。
4、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轉塔式機器的貼裝效率最高,這類機器較適合于大規模生產,而復合式、動臂式機器則較適合于中小規模的生產,當然多臺聯機也可達到轉塔式機器的產能,但管理難度會加大。選擇何種機型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且不可盲目求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