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字:
專用測試設備(STE)
從理論上專用測試設備就是使測試臺操作自動化的系統,系統的心臟通常是一臺電腦,通過專用總線(采用 IEEE、VXI、PXI或PCI標準)和一些可編程儀器進行控制。速度、性能、適用情況、成本及其它因素影響著儀器總線和結構的選擇。各種儀器和通用設備堆疊在一個或多個垂直機箱里(基本型STE通常稱為"機架系統"),然后再連到被測設備上。連線與接通一般完全自動進行并由軟件控制,不過這會使接收器的內部連接非常復雜,數字資源(信道)通常在一個專用機架上,然后由另外一個單獨機架包含開關陣列對模擬儀器進行連接及分配。如果需要模擬/數字信道,夾具可以提供跳線,為使成本、空間和靈活性達到最優,通常還要專門針對具體的項目或程序進行設置,因此新的項目要設計新的STE。幸好有了自動化處理,設置時間、測試時間以及整體操作都比手工測試臺更加快速而容易。生成測試程序雖然不會太簡單,但所需文件將大大減少,STE可以擴展為滿足多種性能需要,通常用于生產或維修中心。
STE也有缺點,最明顯的是總體成本.設備投資成本、操作成本以及程序開發成本。設備投資成本包括平臺的開發、材料、制造、測試、文件系統以及折舊,操作成本包括夾具成本、維護與備件成本、工具、間接材料與易耗品、人工以及管理開銷,最后對每類設備測試程序開發與調試費用也要算在一起。
除非要重復制作大量STE,否則系統開發與文件制作的非經常性工程(NRE)費用將是成本主要部分。硬件結構必須適應產品標準,而這樣對靈活性、體積、信號連通與接口都有不利的影響。打開STE的前蓋你就會對系統信號源及接收器之間的線路數量與復雜性感到驚奇,夾具也非常復雜,如果是包括數十個模塊用于整個項目的夾具其成本會迅速占到主要部分。有些STE需要的測試源可能很難在市面上找到,一方面可能很少另外也可能太貴,例如在需要大量數字激勵/響應信道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可接受成本范圍內(每通道10到100歐元)性能和靈活性方面的選擇可能非常少,性能也有能達到要求的但成本要1,000歐元每通道。如果在硬件上進行折衷,成本將轉向軟件開發,測試工程師必須面對STE在性能上的局限。測試開發成本不僅因為STE性能不夠而增加,由于缺乏用于測試的語言(在測試儀上用C編程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用戶接口以及調試工具受限等等,簡單軟件結構對測試開發時間和成本都有不利的影響。
不過STE很常見,尤其是對特定程序如模塊測試,但也應該仔細研究 ATE帶來的其它方案,尤其是那些具有開放架構優點可能改變這一趨勢的系統,內部測試資源更應該專用于生成測試方案,和設計專門測試平臺相比這些資源具有更為獨特的技能與知識。